■經文語譯參考【原典請見《雜阿含37經》】

有一次,佛陀告訴諸比丘說:「我不和世人爭論,而世人卻與我爭論。為什麼呢?諸比丘!如果是契合真相而說,就不會和世人爭論。所以,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有,我也一樣說有;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沒有,我也一樣說沒有。

①什麼是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有,我也一樣說有的法呢? 諸比丘!就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變易不定的色、受、想、行、識。 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有這種法,我也說有。這就是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有,我也一樣說有的法。

②什麼是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沒有,我也一樣說沒有的法呢? 諸比丘!就是常住、不變易、可長久保持的色、受、想、行、識。 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沒有這種法,我也一樣說沒有。這就是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沒有,我也一樣說沒有的法。

諸比丘!有世間中的世間法! 我自知自覺之後,依我正覺的所知所見,為人們分別演說顯示這個世間中的世間法,但是世間中有些人聽了卻像盲人一樣不知不見,這不是我的過錯啊(佛只是說他所知所見的真相)。

③那麼,諸比丘!什麼是我自知自覺之後,為人們分別演說顯示,而像盲人一樣的人卻不知不見的這個世間中的世間法呢? 諸比丘!就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變易的色、受、想、行、識。這個就是我自知自覺後為人們分別演說顯示的世間中的世間法。

諸比丘!我自知自覺之後,為人分別演說顯示這個世間中的世間法,然而像盲人一樣的人卻不知不見。我對那些像盲人一樣不知不見的人,又能奈何呢!」

佛陀說了此經之後,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滿心歡喜,依教奉行。

■講記~~

我們就來看第一篇經文,雜阿含大正本37經,上次在台灣研習營,我們總共選了九十六篇的經文,可是我們是分二期來研讀,這一次研習營只有十天,所以我把它去掉一半,只能把更基本的部分來跟各位做介紹,只有這一篇經文我一直不捨得割掉,所以這一篇經文是很重要的,我們就直接來看這篇經文。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衹樹給孤獨園,那些名相我們就不解釋了,有問題自己再去查。

這時候世尊跟比丘講,他說:「我不與世間諍 世間與我諍。」這個「諍」不是我們閒著沒事,在那邊吵架那種爭論,不是在爭吵哦。世尊什麼意思呢?後面會講到。為什麼我不跟世間諍?「比丘,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如果一個人他真正是如法語者,如法而說的人,他不會跟世間諍,什麼意思啊?那個法我剛說是什麼意思?真相!一個真正見到真相,依真相來說的人,他根本不會想要去跟人家諍。

有沒有看到?(法師舉起一隻手),有沒有看到?你們看到什麼?(答:一隻手。)還有誰看到什麼?(答:五隻手指頭。)還有人看到什麼?你們都沒看到德藏師喔?!(德藏師笑),德藏師在這裡啊!?我只是舉個手指頭,你看,你們重心就移到這裡,有人說看到一隻手,有的時候會說五隻手指頭,那到底是什麼?

來,再看一次,(法師再舉手),有沒有清清楚楚?清清楚楚!你們有哪一個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嗎?不會不一樣,通通都一樣啊!可是一個問題丟給你,你要用大腦去做回答的時候,是不是有千百種解釋、千百種回答,清楚嗎?可是即便千百種解釋或回答,是不是清清楚楚?你們現在看到的是不是清清楚楚?有沒有需要爭辯啊?

可是如果是再加上「一隻手還是五隻手指頭」,那就有得諍了,你們相信嗎?他說「你怎麼會說一隻手,明明就五個手指頭」。那麼他們兩個就有得諍了,為甚麼?因為每個人所見不同,為什麼會所見不同?因為都用你自己的解讀去見嘛!可是如果放下你大腦的知見,是不是通通都一樣?通通一模一樣!有沒有需要諍啊?根本不需要諍,所以說「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清楚嗎?

所以根塵接觸,其實哪一個人不是清清楚楚,每個人都清清楚楚喔,可是一旦投射你大腦的知見、大腦的經驗或大腦的認知進去呢?你們這裡這樣是多少人哪?六十幾個人就有六十幾種不同的見解,你們相不相信?真的哦,比如這個杯子,有沒有看到?我問你(甲),紅衣服那個,你有沒有看到這個?(答:有)這個杯子有沒有把柄?(答:沒有)那你(乙)覺得呢?有沒有把柄?(答:有)那你(丙)覺得到底甲是說真話還是說假話?他說假話,對不對?因為從甲的角度看,沒有把柄嘛,所以,你依你的所見來說,他依他的所見來說,那是不是都不同,就不同哦!所以這裡六十個人所見不同,那就有六十種的回答。

你們知道《心經》有多少註釋本嗎?我幾年前,聽說那時候就有五百多種註釋本,五百多種啊,才二百六十個字,竟然有五百多種註解,你知道嗎?二百六十個字而已,竟然有五百多種註解,它的註解本比它的字還多,為什麼?每個人所見不同,所以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啊,是不是這樣?如果真正明見《心經》的真實的人呢?如果是真的「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心經沒半個字,心經就沒半個字,沒說半句話了,你們相不相信?因為心經不是從頭 無無無無無無到尾?最後連智慧也不可得,無智亦無得,你能得什麼啊!「無」啊!對不對?可是這些註解的大德,是不是要從「有」的角度來為我們開演心經的真實,從「有 」的角度講 那就有百百種,這樣清楚嗎?

所以這裡很簡單,一個真正明見真相的人,他不用跟人家諍,因為他自己清清楚楚真相是什麼了,有甚麼好諍,如果別人一定要用大腦來跟他諍的話,他不用諍,諍有沒有用?沒有用,諍沒有用,因為他一直會執著在他自己的所知所見。

我們佛法講「無我」對不對?有一次,一個外道跑來問佛陀:「佛陀啊,到底有沒有我?是不是有我?」你跟我說,第一次佛陀不回答,他再問一次,再問第三次,佛陀都不回答。他就說:「你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啊,要不然為什麼我問你三次,你都不回答?」佛陀還是不回答,佛陀旁邊的阿難很急,就說:「佛陀,人家在問你問題,你怎麼不回答?你都不回答,人家會譏笑你,說你什麼都不知道、都不懂啊,假名為佛。」佛陀怎麼跟阿難講?他說:「我如果跟他講有我,他本來就執著有我,那不是更增加他的邪見,更強化他的邪見嗎?因為他認為有我嘛。」佛陀說:「那我要是跟他說無我,他本來就不懂無我,我跟他講無我,不是讓他更迷惑嗎?所以你要我說什麼,沒話說啊。」你們懂這個意思嗎?

我們跟那個外道一樣,我們現在在聽佛法的無常、苦、空、變易法,是不是跟那個外道一樣啊,為甚麼說一樣你知道嗎?因為我們都用我們自己大腦來聽法,所以我們在聽法都是想聽什麼、只聽什麼你知道嗎?聽自己懂的,聽自己要的,聽自己愛聽的,如果聽到你不想聽的,你就說什麼?德藏師亂講,就這樣啊!所以這個有時候是沒辦法的事,我們接著再看經文你就會知道。

「若如法語者 不與世間諍」,這分兩點來說,第一個,「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佛陀說「世間智者」,什麼叫世間智者?就是跟佛陀一樣覺悟的人,就是佛陀那個時代的四雙八輩的聖弟子,只要覺悟的人就是世間的智者,世間智者說有,佛陀說「我也一樣說有」,什麼叫做「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呢?佛陀說什麼呢?「比丘,色」,後面還有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你們都知道嗎?色就是六根跟前五境,第六個法境就是受、想、行,這些是名法,所以名色就是六根對六境,然後根境之緣會生識,就是知覺產生,有了知覺就會有受、想、行,這個叫色、受、想、行、識,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身心經驗,是不是我們的身心經驗?眼睛會對到色境,耳朵會對到聲音,這個叫色,然後對到以後 你會知道你聽到看到,這個叫識,然後知道看到之後,是不是會有心理反應,會有感受,會想來想去的那個念頭,然後會想要怎樣、不怎樣,有沒有?那個叫行,這個會想要造作,所以叫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身心經驗,所以佛陀說什麼呢?色、受、想、行、識所有一切的身心經驗,是無常、苦、變易法,世間智者說有這樣的身心經驗,有無常、苦、變易的身心經驗,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有無常、苦、變易的身心經驗,佛陀說:「我也說有。」

那再來第二個,「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世間有智慧的人說沒有的,我也一樣說沒有,不會跟世間有智慧的人顛倒,什麼是世間智者說沒有的呢?就是常恆、不變易、正住的身心經驗,沒有永久持續安住的這樣一個身心經驗,佛陀說:「世間智者言無,世間智慧的人說沒有這樣的身心經驗,所以我也說沒有。」

「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跟「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這是非常重要的兩段話。

■法音連結~~

雜阿含0037經(1版)5-3.我不與世間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