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陣清風吹動著菩提樹,小風鈴又叮叮噹噹響了起來,陣陣聲音穿過禪堂飄送了過來。

6.什麼是佛教徒

🌿陌生人:『佛教徒』是指依循佛陀正法的人,對吧?
🍂那個人:是的,我們有比丘、比丘尼制度組成了僧團,也有在家的皈依男眾,稱為優婆塞,與在家的皈依女眾,稱為優婆夷。

🌿陌生人:那麼,你就是一位優婆塞嘍!你必須接受什麼入教儀式才能成為一個佛教徒嗎?
🍂優婆塞:現在佛教通常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規定,就是:一個人至少必須經過皈依三寶、持守五戒的儀式,才堪稱是一位佛教徒。有儀式會讓人更加重視,有它的利益,不過有時候儀式會流於形式,所以最重要的是自發學習的真誠意願。

在佛陀那個時代,學法修行是不需儀式的,所以如果我們能正確理解,並且真心願意依循佛陀教導的『正法(Dhamma)』來增上自己的生命質地,生活純潔無染,學習清淨安住,那麼他只要真誠的表達『我願意皈依佛、法、僧,以佛、法、僧作為我人生的明燈,成為一個在家學法的修行者』,這樣表明決心意願,就能夠成為一位在家學法的佛弟子。所以其實,真正的重點在~~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佛陀的法,真的願意依循祂的教導來增上自己。

7.佛陀為何要成立僧團

🌿陌生人:一個想成為真正佛教徒的人必須出家成為僧伽嗎?
🍂優婆塞:這是對佛陀的教導認識不足所產生的不正確想法,佛法不是只對出家法眾而設的,也不是只適用於在家的男女修習者,事實上,佛法不是宗教,所以它不限於佛教徒,它沒有門檻也沒有設限,任何人,即使不是佛教徒,只要能真正了解佛法的道理和精神,把它實踐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得到法的真實利益。

🌿陌生人:假如在家人乃至任何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佛陀為何還要成立出家僧團呢?
🍂優婆塞:成立僧團的用意是為了那些不是只想求自己心靈智慧的開發,而願意弘法服務眾生的人,為他們提供一個專修的機會和環境。因為一般有家眷和世間事務的人是很難全心的奉獻生命來服務大眾的,而一個沒有家庭及世俗事務纏身的僧眾才有可能奉獻生命為大眾的利益安樂服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寺院不只漸漸成為了人們精神的中心,同時也成為學習以及生活文化的中心。

8.原始佛教是自了漢嗎

🌿陌生人:原始佛教是個只顧自己、自私的教派,不是嗎?恕我如此說,因為它強調的是個人的自我淨化。
🍂優婆塞:你的問題聽起來好像是認為:『一個不願傷害別人,而努力淨化自己,使自己生命質地增上圓滿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我想,你應該不會這樣認為,也不會有這樣的看法吧?!

🌿陌生人:不是,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不是更應該彼此幫忙、共同努力而一起達到圓滿嗎?
🍂優婆塞:這可分兩方面來說:首先,自私的人絕不會是一個自我清淨的人,所以,一個努力追求自我清淨的人必然也會幫助別人,他不只是自己努力修習以身作則,同時還適時的說法,分享佛陀的教導,出家僧伽一直以來的重要工作就是努力修習、教導,來傳承佛陀的正法。

其次,佛法並不是藉外在的事物或手段來獲得解脫或超度,而是完全要靠自己去努力、自己去達成目標,即使佛陀在世也只能告訴我們修行方法,他無法替我們修行,佛陀只能指示我們道路,路要我們自己走。

再其次,我們都很清楚,如果我們自己還深陷在貪瞋痴泥淖中,又怎麼能去幫別人脫困呢?因此如果我們想提供給別人真正有效的協助,最迫切的首要之務就是~~先救自己脫困。這是原始佛教的本懷,它只是從這樣的真實本懷來利益這個人間,您覺得這樣是一個自私的教派嗎?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9.僧團是否應當參與社會服務工作

🌿陌生人:我完全明白了!但是僧團是否應當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呢?
🍂優婆塞:我相信您理會解,走向生命的徹底清淨解脫是一個需要全心投入的工作,從事任何的社會工作都勢必會導致分心或增加負擔,是的,假如你用一般人的看法來說的話,那麼看起來好像要從事賑災救濟、建醫院、做環保、幫助弱勢團體等的服務才算是社會服務,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教育也是一種社會服務,而教導佛法幫助他人生命減少苦惱更是崇高的社會服務。出家人的社會工作就是為人們分享佛法,幫助人們少苦離苦等的精神服務,而這其實是一個人能為世間做的很偉大的貢獻。出家人在社會服務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幫助人們趣向真、善、美、慧的生命品質,以及教導人們如何能不自害害他,如何能自安安他,而讓人間能有莊嚴、安祥、快樂地生活。

🌿陌生人:謝謝你!您解開了我有關佛、法與僧伽角色等的諸多疑問。我一直都覺得只要仁慈、奉獻及善美品德能深植人心,那麼這個世間就一定會更美好,我今天很高興,因為我發現佛法掌握住了這個努力方向的關鍵。

🌿陌生人緩緩站了起來,揉揉他酸麻的雙腿說:「我可以再來找你,問你更多的問題嗎?」
🍂優婆塞回答:「當然可以呀,隨時歡迎您來!很高興能幫您澄清一些佛法上的疑問。」

他臉上掛著微笑,看著陌生人消失在夜暗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