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共同的境遇~~人生必有苦

一個風和日麗的四月早晨,亞伯特在一棟公寓大樓下了公車,然後進入電梯,按了頂樓的按扭。他面容蒼白削瘦,顯得無精打彩。多少不眠之夜,他苦思著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他自言自語道:「沒有人會想聽我的問題,我的朋友都各忙各的,沒有時間理會我,我真希望自己是法蘭克,他真幸運,長得聰慧、英俊、又有才華,而且總是那麼快樂,難到他就都沒有困擾嗎?」

亞伯特心想:「沒有,他沒有困擾,只有我有困擾,我怎麼這麼沒用?連心理醫生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回事,沒有人能了解我。我媽整天對我嘮叨不休,罵我“笨蛋”、“沒用的傢伙”,因為我不像我的兄弟那麼有成就。難道就沒有人能對我說一句好話嗎?我已經受夠別人一再說我是沒用的傢伙!我已經受夠了這樣的人生!」

電梯到了頂樓,亞伯特魂不守舍地出了電梯,走到陽台低頭看著地上車來人往……。過了半小時,他從數層樓高的頂樓跳下,不是頭朝下也不是側身著地,而是坐著的姿勢。亞伯持年僅二十二歲,就陷入了絕境而決意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憐的亞伯特!沒有人知道他的苦惱,沒有人知道他度過多少苦思不解、輾轉難眠的夜晚。沒有人了解他,他是多麼地孤獨啊!他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以及某些無以自拔的惡習。有個嘮叨不休的母親,又有瞧不起人的兄弟姐妹和朋友,這個家、這個人間對他而言,簡直就是個磨難。他無法承受這些痛苦,於是決定:二十二歲!夠了!

雖然我們或許不致於採取如此激烈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與亞伯特一樣的問題——沒有人能保證永無挫敗或苦惱。今天你得到了衷心追求的名譽、利益、讚美與幸福;隔天可能就會面對截然不同而難以忍受的痛苦境遇:毀譽、損失、責難與苦痛。

但是朋友,請記得!就像鐘擺一定會不停地左右來回擺動,我們人生也一定會有順境與逆境,苦樂是我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別傻得去預期生活會絕對的順利,也不要笨到去認定生命是絕對的苦難。

1.這個世間能找到一個身心安頓之處嗎?

一般人都想追求幸福快樂,而且大都把希望和夢想寄望於家庭、親友、事業、財富、享樂和美色,但問題是,我們真的能從這些東西得到真正的快樂嗎?

有人說:「我的快樂來自我的家人和朋友。」當然!摯愛的家人和朋友是快樂的泉源,但他們不可能是我們永遠的依靠,因為我們與所愛的人終會有生離死別的時候。如果把情愛孤注在一個人身上,那麼就注定要受苦。

有人說:「不用怕,我會成功開創一番大事業,金錢財富能保障我的將來,到時候我要什麼就能有什麼!」但是!做生意也可能會虧損、倒閉,國際政治情勢一個轉變就可能摧毀你投資海外的工廠和產業,而你所信任的人也可能捲款潛逃。

錢是何物?我們愛錢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我們覺得錢財可以買到自己所要的東西。沒錯!有錢可以過舒適的生活,但是有錢不一定就能過幸福快樂的生活。

你見過富人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嗎?他們的房子四週有高牆和大門圍繞保護,房門要上鎖,窗子要裝欄杆,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懼之中:怕被搶劫,怕孩子被綁架,怕辛苦弄來的錢財會失去,怕親戚朋友佔他們便宜,付託他人管理又怕會受騙。

有人說:「及時享樂吧!我要縱情欲樂、歡度時光。」是的,當我們沉醉在精彩的表演、美妙的音樂或刺激的球賽時,你會以為這就是你所要的了;但是,這些欲樂必須一次比一次更加精彩生動,才能打動你的胃口,而且,歡樂過後,你還是得面對那份乏味及失落感。

有人說:「美貌與青春才是真正快樂的秘密!」沒錯,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花很多的時間打扮得漂漂亮亮來吸引別人的目光;但是,歲月不饒人,沒有人能永保青春,光滑細嫩的皮膚會老會皺,結實的肌肉會變鬆垮,矯健靈活的身體最後也會成為疾病苦痛的溫床。

佛陀說:愛喜色受想行識則愛喜苦。你所愛喜、所追求、所抓取的越多,你就抓到越多的苦。所以,家庭、親友、財富、地位、青春、美貌……這些都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因為在這些短暫的快樂之後就是痛苦和無奈。人生一定會有失敗和挫折,我們也不可能永遠健康,再怎麼有錢和有權勢的人也買不到真正的喜悅,就算是貴為一國的總統也和街頭的遊民一樣——都要經歷生命的憂傷、挫敗、病痛、老死。

2.離苦之道何處學

雖然挫折與苦惱是人生必然的現象,也必然要經歷,然而沒有任何學校教育教導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些挫折與苦惱。學校教我們的不外乎世界史、社會學、心理學、應用機械學、代數、經濟學等知識性的課程。當然,這些知識對於維持世間生活有它的重要性,學校也盡力教導我們成為更傑出的人物,承擔更重大的社會責任,可惜它卻沒有也沒辦法教導我們解決生命中必然存在的這些問題的智慧。

學校教育的確培育出來很多的「成功人士、菁英份子」,他們也帶給人類社會很多的偉大貢獻,但是這些成功菁英卻往往罹患一些心理壓力所引起的疾病,他們身心一樣還是苦。

很多全科醫生被問到:什麼樣的生理病症和成功菁英最密切相關?結果發現:一個成功者最常罹患下列這些疾病:胃潰瘍、高血壓、腹瀉、盗汗、酗酒、偏頭痛、心律不整、心臟病、過度緊張、肌肉痙攣、失眠、慢性疲勞、暴食肥胖症、厭食症、過敏症、神經性皮膚炎、暈眩、耳鳴等等。這種所謂的「成功人士、菁英份子」真的是你要追求的嗎?我想不會吧?!

佛陀與我們之間的關係,遠比那些「成功的」政治人物、經濟學家、心理學家、以及所有其他的專家更來得密切。因為這些科學專家儘管研究發現了很多解決人類社會問題的理論學說,但這些理論學說卻不能解脫他自己生命的苦。

2500年前,佛陀為了不忍眾生的苦,捨棄了一切而去尋求痛苦的解脫之道,他衷心關切地正是你我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生命的痛苦、挫折和無奈。我們邀請您來跟隨著他的腳步,願您也能從他的教導得到真正苦的止息與安樂。

3.佛陀發現了什麼

佛陀成道時,覺悟一切眾生皆因無明而受苦。也就是說,我們不了解一切萬法的真相而產生妄想執著:執著於生命、理想、家庭、財產、面子等,所以因此而受苦。佛陀告訴我們:唯有開啟智慧,親見親証一切萬法的真相,才能滅除痛苦。

佛陀了悟宇宙萬法當下是生滅無常、變易不住的,從最大的星球到最小的原子,一切東西無不在持續的無常變化中。

就最大的星球來說,在晴朗的夜晚,我們看到天上有成千上萬閃爍的星星,然而我們卻看不出當下其實有無量的大氣結合成新的星球與星系閃耀空中,它們構成了宇宙各期生滅成壞過程中無量無邊的星球與行星。

就最小的原子來說,也是隨著原子核週圍之電子的不停運動而不斷的變化。

我們的細胞不斷地新生,身體組織也不斷地新陳代謝,我們的思想、印象、感覺、體驗、需求及欲望也是一天一天、隨時隨地在改變。原來喜愛的玩具槍和洋娃娃如今已沒興緻了。我們的快樂是短暫的,即使考試考了第一名也只不過高興幾天而已,這種快樂就像晨霧一般,很快就在晨曦中消散了。

一般人由於無明邪見,貪愛執取可愛的事物,而厭捨不可愛的事物。於是對芬芳的香味、秀麗的景緻、可口的美味、柔美的聲音等可愛的事物就越來越貪求,而對不可愛的就越來越抗拒逃避。我們也因此不喜歡傷害我們的人,逃避那些乏味無趣的事物;追求讓我們著迷的人,想佔有一切令人歡喜的事物。

我們每個人依據所謂「我、我所」的「自我中心」的觀念建構自己的世界,所以開口閉口就說:這是我的財富、我的財產、我的兒女、我的青春美貌、我的學問…等等。我們有時大叫:「誒!你講話很傷人很不客氣耶!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們執著於一切事物,想擁有它們,因而不斷的用力在尋求滿足或防衛保護。

但是朋友,事實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屬於「我們的」?當我們死的時候,所有的財富都將留給別人,萬般帶不走,乃至於自己的身體也帶不走,也沒有任何人會陪你走。

《法句經62》說:
 我有兒子!我有財產!
 迷人如此的掛念著。
 但是,即便是你自己的身體也非你所有,
 更何況是兒子和財富?

真是可憐!我們註定要不停地受到挫折的威脅而恐懼,因為我們的欲望和追求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

當我們得不到你想要的或得到你不想要的,就會痛苦不堪。欲望越大,痛苦也越大;貪愛執取無常、不可得的東西,就註定要付出痛苦的代價。

4.喜悅快樂何處尋

很重要喔!如果說物質財富無法給我們平靜與快樂,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該捨棄我們的一切呢?不是!如果你還不想就不必!佛法沒有要強迫你改變什麼,也沒有要你厭棄世間,它只是教你~~活出沒有苦的人生!

物質財富是不是絕對不能帶給我們快樂呢?也不盡然,物質財富畢竟是我們舒適生活的重要條件,但要記得的是,我們在物質財富中是得不到真正永久快樂的。

那麼,到底哪裡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呢?
不要向外遠求!它不在外面,它本在你裡面!

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去開啟,我們每個人內在本來就有平靜快樂的無限潛能,佛陀為我們指出了這條明確坦直的道路。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說:
 正如浩瀚大海只有一味~~鹹水之味
 佛法亦復如是只有一味~~解脫法味

佛法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所謂「道不遠人」,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佛法,而且也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修學。不過,在開始修學之前,一定要先研習了解佛法~~

它能指導你過一個與世間圓融而又有意義的人生;
它能教導你累積不朽的財富;
它能幫助你把生命建構在堅固磐石上,抵抗人生的風暴。

有佛法明燈的引導,你一定能了悟如何走上解脫之道,通達圓滿寂靜的生命境界。 

%d